织物的抗皱整理主要有共价交联和树脂固定两种机理。
共价交联是采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官能化合物作为交联剂,与纤维中相邻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桥联共价结合,交联反应往往需要催化剂。而树脂固定则是将高分子材料包覆在纤维素分子周围或沉积在纤维分子之间,从而限制分子链的变形或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这样,当体系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共价交联或树脂的固定,不仅可减少纤维素大分子的形变,更主要的是稳定了原有的氢键结构,降低了形成新氢键的可能性,提高了形变的恢复能力,从而达到抗皱的目的。
由抗皱整理的机理可以看出,如果在抗皱整理操作时纺织品已形成某种形状,则在抗皱整理后亦倾向于保持该形状,如裤线、裙褶。因此,耐久压烫整理的方法和机理与抗皱整理相仿。
如果纤维素在溶胀状态下被固定,干燥后交联的纤维则处于松弛状态,所以仍可出现折皱,但遇水后纤维溶胀只能达到原固定状态而使折皱消失。这种性能即为“湿抗皱性”。
通常纤维素与抗皱整理剂在高温焙烘下发生交联。干燥的纤维交联紧密,因此不仅干燥的纺织品具有抗皱性(也称为干抗皱性),而且遇水后纤维溶胀且被交联控制,也不会产生折皱,即同时具有湿抗皱性。
值得注意的是,纤维素的交联不仅会使手感变差,还会导致抗张力强度降低。这是由于交联限制了纤维素分子的移动和内旋转,外力作用下易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断裂。当然,抗皱整理工艺,特别是酸催化体系也会造成纺织品强度下降。
另外,降低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纤维的平滑柔软性也可起到抗皱作用。有机硅和液氨处理抗皱的机理主要是这种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