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一件湿衣服含有1公斤水,其中洗涤剂有20克。假如使用4公斤水漂洗一次,随即把衣服拧干到剩下0.5公斤水,那么这件衣服还留下2克洗涤剂。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先把衣服拧干到只剩下0.5公斤水,然后用2公斤水漂洗一次,拧干剩下0.5公斤水,再用2公斤水重复一次,这样,同样使用4公斤水,衣服里的洗涤剂就只留下0.5克了。
这就是一种分配定律。意思是当我们进行提取或者洗涤某种东西时,用大量溶剂提取或洗涤一次,它的效果远不如用同样多的溶剂分成几次进行提取或洗涤来得好。
这个“少量多次”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如煎中药,一般是煎两次,才能把药中的有效成分都提取出来。如第一次用1公斤水煎一小碗,第二次用0.5公斤水煎一小碗,一共用去1.5公斤水。要是 一次用1.5公斤水,煎一碗中药,效果就差多了。
服装的消毒很有必要吗?
服装的污染是很严重的,但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外衣的污染主要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尘埃、纤维屑、雨、雪及其它有机物等,在这些颗粒上常常粘染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工作服起着在劳动中对人体的防护作用,随着职业的不同,其污染情况也不尽相同,如皮毛加工厂的职工工作服上常有炭疽杆菌、布鲁氏杆菌等很危险的致病菌;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经常接触病人,工作服上就会有大量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内衣、内裤是帖身穿着的,皮肤产生的汗液、皮脂以及表皮的落屑等均附着在内衣、内裤上,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有资料表明,穿近十天的内衣,其质量可以平均增加4%-5%,经细菌培养,在其表面可以检出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所以穿脏的内衣裤时间一长,便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以衣服为媒介可以传播许多种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有SARS、肺结核、白喉、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皮肤病觉的有白癣、疥癣等;肠道传染病有痢疾、伤寒、霍乱等。更为重要的是医源性污染,由于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很容易污染衣服,特别是一些对自然环境要求不高,有较强抵抗力的病菌,可以在衣服上较长期地存活并繁殖。所以为了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定期对衣服进行消毒处理。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从而导致疾病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其中老人、孩子和慢性病患者更易受到感染,因此对衣物进行消毒杀菌是很有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